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,这是第一次!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起草组解读→

发布时间:2025-03-06
来源:综合自国新网、人民财讯

3月5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,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起草组负责人、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,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起草组成员、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解读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并答记者问。

沈丹阳:对实现5%左右的增长目标充满信心


沈丹阳表示,今年5%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,是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设定的。这样一个目标的设定,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,兼顾了需要与可能。“这个目标可能高于国外一些机构的预测。但大家都知道,任何经济预测都是假定条件下的推演,预测结果往往也会随着环境条件、宏观政策力度、改革举措而有所改变,往年也有这种情况。”


沈丹阳介绍,从中国发展实践和各国经验看,能不能实现发展目标,一看发展态势,二看能力条件,三看支撑政策。“综合这几方面因素,我们对实现今年这样一个增长目标是充满信心的。”



陈昌盛: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,这是第一次


陈昌盛表示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,党中央对宏观调控思路的创新。比如,报告明确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。


他说,报告还有一些新的提法,比如,打破了“消费是慢变量”的常规,把提振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而且强调促消费和扩投资之间要形成互动。再比如,宏观调控中重视资产价格,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,这是第一次。强调将政策资源更多投资于人、服务于民生,这些都是宏观政策的创新,旨在通过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,在稳增长、稳就业中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。


陈昌盛:要通过更大力度稳住楼市、股市等来推动CPI目标实现


陈昌盛表示,价格是经济运行的“体温”。近两年,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偏低,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,但从国民经济大循环来看并不好。促进物价温和回升被看作经济运行健康的表现。今年将居民消费价格(CPI)目标调整到2%主要是一个更为积极、政策导向更鲜明的信号。


今年提振物价将有四个措施:一是加大逆周期宏观政策;二是着力提振消费,释放需求侧潜力;三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“内卷式”竞争,要从强化标准、监管,引导行业自律,规范政府招商引资行为来促进行业发展;四是更大力度稳住楼市、股市。


陈昌盛:不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当于“自废武功”


陈昌盛表示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。“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,有14亿多人口,任何1%的需求,对应的是1400万人的大市场。从宏观数据看,我国一年有近50万亿元的消费、超过50万亿元的投资,进口的商品和服务也超过20万亿元,这是一个很大的规模。从发展阶段看,我国正处在人均GDP从1.3万美元向2万美元迈进的阶段。从国际经验看,这个阶段释放的需求潜力也很大。从供给条件看,我国的要素资源市场丰富广阔,产业体系完备,交通物流体系强大。”陈昌盛认为,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。如果各地方都自我保护、搞小循环、搞分割小市场,企业就没有办法充分竞争,规模经济优势也没有办法发挥,相当于“自废武功”了。


陈昌盛说,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就是要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一些卡点堵点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更好畅通国内大循环。


具体讲,在继续落实好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》、强化实施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基础上,今年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“五统一、一破除”。“五统一”,就是要着力推进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、统一联通的市场设施、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、统一的商品服务市场、统一的市场监管。同时,进一步规范地方经济促进行为、招商引资行为,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,真正破除地方保护。


“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做到破立并举。”他表示,所谓“破”,就是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行为,今年坚决纠治部分地区变相要求外地企业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,很多企业认为这个成本很高。另外,市场准入方面存在一些歧视性规定,企业在退出方面也面临一些障碍,要坚决纠治。“立”的方面,要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等。今年将从“要求做的、禁止做的、鼓励做的”三个维度提出具体举措,引导地方真正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,实现错位竞争、差异化发展。


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,中国是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大市场,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的大市场。”陈昌盛说,所谓中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是买全国、卖全国,更是要买全球、卖全球。